颠覆经典

时下有许多人在做“颠覆经典”的实验,知名学者北大教授周思源对《水浒传》的许多定论作了颠覆的诠释;胡觉照声称《出师表》做的是皇帝梦;北大博士檀作文

甚至用一本书阐述李白不过是一个蛊惑仔……名著翻拍,名人恶搞,种种现象我们不便说对说错,谁是谁非,但在日常生活中,有不少“颠覆经典”的言论,确实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,怡情开心,我们为何不欣然接受呢?

先看这样几个成语解释:

1.知足常乐:知道有人请自己洗脚,心里就常感到快乐。

2.度日如年:日子非常好过,每天像过年一样。

3.千金一诺:小姐啊,你就给我一个承诺吧。

4.不学无术:不要白费功夫去学那些不实用的东西。

5.有机可乘:出门考察有飞机可以乘坐。

6.夫唱妇随:丈夫进了歌厅,妻子跟踪尾随。

所谓经典,一般为多人共知,一旦小有歪曲,就会与原意产生十分强烈的反差,这就是引得我们发笑的原因。

《论语》可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吧,曾有这样一个县官,时时刻刻都捧着一本《论语》,表面看来似乎是一位饱学善读的好官,其实不然。为何如此“钟情”《论语》呢?因为他处理一切事务都喜欢拿《论语》作依据。他常自豪地对人说:"人家都说半部《论语》可以治天下,何况我有整整一本。”

有一天早上,他升堂判处三个贼人。

第一个贼人偷了一只小鸡,县官一翻《论语》,便判道:“黄昏时分,将此人处死。”旁边一位幕僚悄悄对他说:"是不是太重了?”县官瞪眼嚷道:"《论语》上不是说‘朝楹盗夕死可矣’”。其实是县官弄错了,原文应是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
第二个贼偷了一口钟,他看过《论语》后忙宣布释放。幕僚莫明其妙,县官说:“《论语》云:‘夫子之盗钟,恕而己矣。’圣人规定要宽恕盗钟者,我能怎么样?”其实原文根本不是这样,更不是这个意思,他不但读了白字,而且还读错了字。

第三个人是杀人放火的惯犯,县官从案卷中得知此人的父亲也是个大贼,三年前已被斩首,他对照《论语》后,马上离座对贼人纳头便拜,并连声说“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’,你是个大孝子,公差无礼,还请见谅。”

这案件被县官大人判得令人啼笑皆非,他竟对《论语》曲解得一个比一个离谱,难怪读者不捧腹大笑。

时下网上此类颠覆经典的例子比比皆是,像电影《赤壁》、电视剧《蜗居》等,其中的经典台词,只要能颠覆的都被颠覆了。而且其中有不少效果非常好,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品、相声和我们的人际交往中。

颠覆经典确实在很多时候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加谈吐的谐趣,但要记住,有些经典是不容颠覆的,比如红色经典,反映爱国主义的经典文艺等,如果随意颠覆,不仅不能给人们带来娱乐,甚至会伤害人们的感情,值得注意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