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近花甲的张桂源摇着蒲扇坐在屋前,夏夜的溽热令他坐立不安,更艰难的是未来的日子。

他简陋的家里只有两样电器:一台布满灰尘的卡式收录机和一部转动起来吱吱作响的旧风扇。每天晚上,从田里回来,打开吱吱哇哇的收录机,再打开吱吱作响的电风扇,就是他全部的奢侈了。

张桂源是新兴县天堂镇南顺村人,今年56岁,妻子老邓患三级精神残疾,他们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,均在读书。一家生计,全靠张桂源独自支撑,日子难以为继。

这困难的家庭今年却遇到了一件幸运的好事。

这一天,云浮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“百家社会组织扶百户”活动启动。素来热心慈善和公益事业的云浮市禅宗六祖文化研究会主动请缨,帮扶的对象就是张桂源。会长康就升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,是名副其实的“文化老黄牛”。他邀请几位教育集团的老总一起走访张桂源家,随后又到镇上联系上读初三的张桂源女儿和她的班主任,了解到张桂源女儿喜欢幼师教育,教育集团的老总当即表态,落实她就读幼师中专学校的所有费用,还负责其毕业后安排就业,解决后顾之忧。

张桂源的长兄认为父母过去生活照顾偏袒弟弟,所以90年代父母建的一层楼房里,有两个房子空着也不借给弟弟住。康就升知道这种情况后,一方面主动与村委会干部沟通商量,另一方面又和风细雨地开导张桂源,教导他做人做事先要检讨自己,主动靠近长兄,多沟通、多联系,使兄弟之间的关系改善了很多。

两个月后,南顺村委会干部、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志愿者再次上门,大家帮忙收拾干净堂屋,并高挂家训家规内容:“孝老爱亲,明礼诚信”。他们还在大门口正门墙上挂起楹联:“读书立志方成才,行善积德有余庆”。张桂源也忙乎起来,他将横额贴在门上,看着“崇德兴家”几个字,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
心情舒畅了,同帮扶者也越来越熟悉了,不爱说话的张桂源忐忑地说自家耕作5亩水田,光凭自己一人太吃力,如果扶贫组能帮忙买一台耕田机或一头水牛就省事多了。

康就升将张桂源的心愿发布在群里,研究会的会员、参与“百家社会组织扶百户”的志愿者等115人积极捐款2.8万余元,合资购买一头小水牛和一台耕田机。随后,“老黄牛”康就升带着扶贫组成员为水牛和“铁牛”披红戴花,送到张桂源的家。

张桂源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了,连多病的妻子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他们像当年办喜事一样,热热闹闹地将这“三牛”迎进家中。扶贫干部现场示范操作耕田机,指导张桂源如何使用。康就升开心地说:“我们的帮扶目前只是开了个头,今后将侧重‘输血、扶志、扶智’,真正做到因需而帮、因时而帮、因急而帮,让大家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成果!”

年逾古稀的叶滔才也是脱贫攻坚工程的受益者。前不久,这个罗定市罗镜镇镜西村大屋垌自然村的贫困老人,搬进了改造后的新家。

“以前,房子楼层矮,通风不畅、采光不好,随意挂在屋顶上的拉线电灯摇摇晃晃,人走进去唯一的感觉就是压抑。”叶滔才的老房子被现场考察核定为D级危房改造户,通过申请危房改造资金,结合罗定市税务局产业扶贫项目——辣椒种植项目的收益分红到户资金,叶滔才重新修建了老房子。

泥砖变成了红砖、钨丝灯泡变成了LED灯管,房间窗明几净,还添置了新电视机……这变化来得太突然,叶滔才的眼里泛着泪花。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。他站在他的新屋前一脸开心地笑着,他甚至从来没想过,自己竟然能住在新建的房子里安度晚年。

事实上,不论是修路搭桥,开展危房改造;还是建设光伏发电项目,开办电商、家政、厨师、机修职业技能培训班,云浮千方百计,以产业扶贫、智力扶贫、金融扶贫、基础设施扶贫、文化扶贫等创新辩证施治模式,努力为贫困户增收开创了一条又一条“造血式”的扶贫道路。

大风起兮云飞扬。云浮,在新时代勇猛飞扬。

这是一块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土地。云浮,南越王赵佗曾在这里逐白鹿,筑行宫白鹿台;云浮,是禅宗六祖惠能的出生地和圆寂地,禅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;云浮,是明朝抗倭名将陈璘的落籍地,1592年,陈璘率五百水师将士,从云浮六都乘船出发,走上抗倭援朝前线。在露梁海战中,他率领副将邓子龙和朝鲜水军统制李舜臣联合作战,彻底击溃日军水师,奠定了往后三百余年东亚地区的稳定格局。

云浮,是工人运动领袖邓发、抗日名将蔡廷锴的故乡。在民族灾难深重的旧中国,一批批英雄的云浮儿女挺身而出,抛头颅、洒热血,为民族解放事业和革命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壮歌。

彩云之下,美好之城。

而今,云浮,更是南粤大地脱贫攻坚、全面小康的热土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